湘雅红楼里走出了一位又一位平凡却伟大的人,肖献忠和左晓霞夫妇便是其中的两位。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学誓言。他们的一切付出都不需要什么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因为医者生而为人,生而为众人。
师者:潜心育人
“我们基础医学是一个很高雅、很高尚的职业。虽然困难时常会有,但我始终觉得自己没有选错。”— —肖献忠1999 年在肖献忠刚从美国进修回来,准备大干一场时,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正面临人才缺乏、科研资金缺乏等种种困扰。不敢踟蹰的肖献忠挑起了教研室主任这个棘手的担子。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带领教研室全体人员高扬战旗,励精图治,“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攥着一股拼劲儿,迈开了向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进军的步伐。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教学科研的双丰收,教学上获得多个省级奖项,主编了五、七、八年制 《病理生理学》 等全国规划教材,科研方面,形成败血症休克、心血管病理生理等多个研究方向,科研整体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教30多年,肖献忠早已桃李满天下。在肖献忠心中,教师培养学生、传播知识、启迪智慧,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够感染学生,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他倾尽心力言传身教,以敬畏之心上讲台,为人师表。“有一个学生从本科生阶段起一直在我们的实验室坚持了五年,连周末、寒暑假、国庆节这种节假日都来做实验;还有一个学生经过5年硕博连读的努力,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30多岁就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教授。”一说起学生,肖献忠总是比自己获还要兴奋,眼睛里都闪着亮光。
秉承着“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学、教并重”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基础学科科研方面的优势,肖献忠一贯主张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他提倡基础医学的教育改革,把先进的授课内容整合到教材教案里面,也要注重把经典的科学研究实验转化到教学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他还组织学生参与教改,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对教改进行评价,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他与病理生理学的老师们长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每年使不少学生从中受益。
30年杏坛耕耘,肖献忠把一身本领传递给了学生,也把儒雅、睿智的身影印在了学生心底。
医者:妙手仁心
“偶然间我成为了一位医生,我对这份事业的责任和对患者的牵挂必然促使我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左晓霞教授淡定、从容、思维敏捷、谦虚低调,这是优雅依然的左晓霞教授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特需专家风湿科门诊内洋溢着温馨和谐的气氛,一个个笑容满面的患者似乎暂时忘记了身上的伤痛和心中的酸楚,不,其实是她们现在真的感到很幸福,就像一个病人说的:“能够遇到这么好的医生,我现在真的感到很幸运。”
在临床医疗与“红斑狼疮”的斗争中,左晓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患者可有肾脏、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受累,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是,育龄期女性多发。男女之比约 1:9。该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40-70/10万。”左晓霞说:“这么高的发病率,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不能看着患者经受不治之痛。这事难做,但总要人去做。”
2001年10月左晓霞创建了湖南省首家风湿免疫科。科室每月门诊量由最初的400上升至4000余人次。她个人每年接诊患者1万余人次,每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院内会诊300余人次,明确了无数疑难病患者的诊断,重新点燃了众多患者生命的希望。
2006年,由她组织成立的狼疮患者病友会,每月定期开展活动,在这个病友会里,大家不仅了解了疾病的特点,更通过相互的鼓励而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一位患者说,到狼疮病友会来,她最强烈的感觉是:这里不像医院,而是患者之家;这里的医生不单纯为病人治病,而是从情绪上、心理上帮助患者走出困境。我们这些本不相识的病友有了一个相互交流和鼓励的平台,病友之间封闭的心被重新打开,阳光重新注入了我们的心里……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她所说的“用力去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如今经过左教授和她的团队的共同攻克下,现在该科对该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0%以上,10年生存率在85%以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活的希望。
每当左教授坐诊的时候,门诊大楼四楼特需专家风湿科门诊外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当左教授的身影一出现,她们便如见到救命稻草般死死拽住左教授的衣角苦苦恳求,她们想得到的是一个加号。左教授经常因为加号太多,只能够延长门诊时间,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夫妻:携手同行
1984年,肖献忠和左晓霞结婚成家,让这一对灵魂伴侣一路走到现在的,是他们对彼此的理解和陪伴。
由于工作的原因,左晓霞经常在深夜被急诊科打来的电话叫走。据她回忆,以前家里的住房只有40多平米,空间狭小,夜里传呼机的声音一响,肖献忠也会被吵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肖献忠的睡眠。可是这么多年来,肖献忠始终如一地支持她的工作。不论是项目的申请,材料的修改,学生的开题,还是实验室的答辩,只要能提供帮助的地方,肖献忠一定不遗余力。当然,肖献忠的教学和科研有时会出现案例单薄的情况,左晓霞通过几个病例,就能帮肖献忠将科研和教学落在实处。
工作中,两人相互促进,生活中,他们相互扶持。有一次左晓霞在坐诊时,老母亲不幸骨折了,当时诊室外还等着十几个病人,左晓霞急得焦头烂额,给肖献忠打电话,肖献忠二话不说立马赶过去。等左晓霞看完病人,肖献忠已经为老人家办好了住院手续。
除此之外,他们二人也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身上发光的品质传递给了对方。左晓霞的人品有口皆碑,不论是对双方的父母兄妹,还是对老师、同事、学生、病人,她都充满了关爱,总是有什么好东西就先想着别人。左晓霞经常把家里做的饭带去诊室给值班的医生们吃,就是怕他们老吃盒饭不健康。肖献忠一开始对这种行为很不理解,甚至认为她有点多管闲事。但日子久了,他发现正是这些小事情,反映了左晓霞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肖献忠也逐渐受到这种影响,变成了一个关心身边人的“暖男”。
一个是潜心育人好老师,一个是妙手仁心好大夫,因着同样的“心”,一路携手同行,成就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