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中南大学问渠长廊第六期名家诵读活动在玉带河畔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一位明星老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b站千万粉丝UP主罗翔老师前来讲学,中南大学法学院杨开湘教授助阵此次活动。现场观众近500名、直播观看8000余名,线上线下共90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罗翔老师选择了朱熹这首经典《观书有感》作为开场分享给大家,并带领在场学子一起诵读。在他看来,这首经典诗歌不仅回答了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还反映了一些法治观点。
罗翔老师从这首诗中的“源头活水”引申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公平和正义,以及公平和正义的源头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答案,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思考这个问题。在法学界,对于法律和正义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有三种不同的法学流派:自然法、历史法和实证法。任何一个法律规则,后面都有这三驾马车作为支柱,一个是这个国家的道德追求,这体现的是自然法精神;一个是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这体现了历史法学;还有执政的一些政策,这体现了实证法的精神,三股绳子拧在了一起构成了法律。
法律有悖论,而人生也充满悖论。罗翔老师用悖论来提醒在场学子,理性是有限的,人们经常会为自己的眼睛、耳朵所欺骗。他以《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台词举例子:“看得见的东西,我们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我们才需要去相信。”比如公平与正义。法治可以帮助我们从各种似是而非走出来,接受生命中各种似是而非,读书也同样。罗翔老师谈到,读书的目的在本质上就是为了追求良知,读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渺小,思考我们生命的源头,这也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意义。
在现场互动环节,在场学子展现了巨大的热情,纷纷向罗翔老师提问。一些学子希望罗翔老师给青年大学生一些建议,罗老师说他认为当前年轻人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虚无感。如何对抗这种虚无感?有两点,第一是读,第二是做。首先去阅读人类伟大的经典,第二是走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会感到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力量。活动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在场学子争先与罗翔老师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由中南大学学工部(处)主办,中南大学法学院承办。问渠长廊作为中南大学优良学风涵养阵地,未来还将继续开展“学在中南”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推进的项目活动,营造优良学风,助力学子成长。
(作者 涂图 王睿卿 寇梦鸥 编辑 杨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