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上午9:00,由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校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研习班”第一期活动在潇湘校区毓秀楼二楼227培训室圆满举行。活动以"经典赋能心灵"为主题,共同探讨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对现代心理健康的启示价值。来自各学院的30余名副书记及辅导员老师们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马晓虹老师致开场辞,她表示,传统文化是心理健康的智慧源泉,在当代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重新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与修身之道具有重要意义。《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本心灵疗愈之书。希望通过研习班的系列课程,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科学的桥梁。

随后,活动主讲人、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陶详细介绍了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与未来规划。该中心是聚焦道家思想与心理健康交叉研究的学术机构,旨在从道家核心理念出发,结合现代心理学方法,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心理健康养护模式。徐陶教授强调:道法自然的思想重在‘治未病’,能帮助人们缓解焦虑,回归内在平衡。未来中心将开展道学经典研读和道家养心体验等活动,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在研习环节,徐陶教授以老子的历史故事为开启,带领成员们研读了《道德经》第一章与第二章的核心思想,通过阐释"名与实""言与意"的辩证关系,引导听众超越对事物的固化认知,以开放心态接纳生活的不确定性,减少因执念引发的心理困扰,强调以动态平衡的视角看待矛盾与挑战,培养“顺其自然而为”的弹性思维模式。
讲座中,徐教授穿插古今案例,将抽象哲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现场互动反响热烈。
据悉,本次研习班为系列活动的开端,后续将围绕《道德经》其他章节及传统文化的养生资源等多个主题展开。希望通过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科学的融合路径,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学术支撑与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