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由中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主办、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读大学,读好‘无字之书’”问渠长廊“中南校友说”活动在潇湘校区毓秀楼238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南大学2002级杰出校友吴晓林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中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长宋晓东、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耿贵斌出席活动。


吴晓林教授结合自身在中南大学求学、南开大学从教以及海外访学的经历,从“大学的本质”“社会实践的意义”“读书与调查的方法”“思维培养与家国情怀”四个维度展开深入阐述。他指出,大学不仅是获取专业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社会实践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吴教授引用毛泽东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强调反对本本主义、注重实地调研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必须深入社会实践,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强调读“无字之书”的同时,吴教授也肯定了读“有字之书”的重要性。他鼓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广泛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同时,他强调要将读书所得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吴教授进一步指出,人文社科学生应树立学科自信,通过系统训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他鼓励同学们珍惜大学提供的多元平台与资源,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在实践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问答交流环节,现场同学围绕“如何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文科学生如何建立专业自信”等问题踊跃提问。吴晓林教授结合自身教学与研究经验,给予了细致而富有启发的回应,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


吴晓林教授的分享,不仅让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意义、社会实践的价值与人文素养的培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启发大家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大学阶段读好“无字之书”,实现全面发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中南大学问渠长廊是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设立的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一直以来深耕育人沃土,成为中南大学文化育人、学风涵养的重要阵地。未来,将持续开展“中南校友说”等丰富活动,充分发挥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