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委员会      学情直通车      下载专区      智慧学工      思政实践资源      缘来友你
人文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人文学院 > 正文

寻访共和国同龄人:生在红旗下 报效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9-09-13    作者:  周子霖    来源: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浏览次数:       打印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充分激发青年学生时代责任感,中南大学校团委面向全校立项组建20支共和国同龄人寻访团,寻访在各自领域作出了突出成就的共和国同龄人。

8月23—25日,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我与祖国共成长”共和国同龄人寻访团前往长沙先后寻访了退休教授彭光宇、烈士之女王兆兰和教育干部张驱美,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彭光宇:自在徐行,立天地之心

彭光宇先生1992年入职湖南师范大学任文学院教授,2019年正式退休。一进门,先生精神矍铄,言辞清晰。若不是略微花白的头发,以及眼角的纹路,你丝毫想象不到他已到古稀之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并不太平。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求学举步维艰。彭光宇也受浪潮侵袭,于1968年下乡。知青六年归来,他便立马参加工作。参加工作第一年,彭光宇便在床头贴了四个字——“永远奋进”,这四个字,也贯穿了他的一生。无论是出于喜好报考美术,还是为了谋生教书育人,彭光宇从未懈怠,始终保持好学之心,当年旁人看来的辛苦差事,他却甘之如饴。

彭老向我们表示,他很乐意与青年人交流,在他们身上能汲取到新鲜的思想与能量。他也以“永远奋进”四字始终勉励自己,也激励我们青年一代勇担大任。

彭光宇.jpg

采访退休教授彭光宇

王兆兰:熔铸在灵魂里的红

王兆兰的父亲王茂荣是八路军胶东9纵17团3营营长,战乱给了王兆兰一个不完满的童年。幼年时期艰苦的生活环境锻造了王兆兰坚忍不拔的精神,但在党的红旗下成长的时光给了她一颗爱党向民、乐观勇敢、不怕困难的心。

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她幸运地遇到了区政府的张叔叔,张区长将王兆兰送到了革命烈士子女学校。王兆兰明白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多年发愤图强,考入了武汉大学。毕业后她在兵工厂工作积极,做事认真细致,多次获评“行业标兵”称号。

2015年王兆兰作为湖南省优秀烈士家属唯一代表,到北京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接见。她对共和国充满了热爱与眷恋,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

谈及对当代青年人的希望,王兆兰主要提出了以下两点寄语:一是好好学习,学到真本事,为国家作出奉献;二是提高思想觉悟,爱党爱国,有民族意识。

王兆兰.png

采访烈士之女王兆兰

张驱美:红旗下的教育家

张驱美为原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现任长沙市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长沙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湘郡培粹实验中学董事会董事长。

大学毕业后的张驱美被分配到长沙教书,从此她便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张驱美女士兢兢业业,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让师生们敬佩。1994年,张驱美任职长沙市教育局副书记,1998年调任党委书记。即使担任了市级干部,她仍秉承着用心育人的理念。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张驱美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使他们走上了各学校领导岗位。如今长沙市中小学名校的许多优秀干部,都曾经得到过张驱美的指导。这是她认为最骄傲的成就。

她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希望现在的大学生首先要提高学习能力,并且是终身学习。其次是实践能力,要学以致用。最后是沟通能力,这也是进入社会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张驱美.png

采访教育干部张驱美

通过几次采访,我们逐渐领会到学校布置寻访共和国同龄人任务的初衷。共和国同龄人从出生到现在,命运始终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代成就了他们,而他们也见证了时代。寻访了这些在各自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听他们讲述成长历程和奋斗故事后,我们始终强烈感受到支持他们前进的,是对党和国家的感恩。

经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与祖国共成长”的幸福人生,更坚定了青年学生为建设祖国接续奋斗的信念。这些与共和国一路走来的人们,将是激励我们青年报效新时代的榜样。



(文学院 周子霖 编辑 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