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从四川德阳传来好消息,商学院学生发起负责的“‘待用长沙’与环卫工人同行”项目在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主办,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承办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实现了我校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金奖“零”的突破。
“‘待用长沙’与环卫工人同行”项目由商学院学生发起,联合其他学院学生共同策划运营,“待用”是一个人人可为的“随手做公益”模式。消费者在合作商家店内购买了自己所需的商品后,再多付一元钱,购买一张等值的“双联待用券”,其顾客联由消费者保留,作为监督和消费凭证,而另一半的受众联则与待用钱款一同投入待用箱中留在店内,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志愿者会把受众联派发给环卫工人,环卫工人们凭券可到合作商家兑换等值的食品。
项目开展六年来,线下消费者共认购待用券48679张,线上认购待用券6756张,为600余名环卫工人送去了温暖,项目成员怀着内心最纯粹的真诚与善念,为环卫工人谋求福祉,他们的爱与美,被世人看见;他们的勤与真,为大众所称赞。
源于对善意的坚守:
清冷的凌晨时分,城市在残余的夜色中酣睡,而此时环卫工人在寒风中的疲累,落在了项目组的同学眼中。“这个项目的来源,是善意。我们接下前辈的事业,继续不断深化待用长沙的项目,就是为了更进一步,更持久地帮助环卫工人们。”项目负责人马小可说到。项目从2013年开始策划。待用长沙项目的前辈们借鉴意大利的“待用咖啡”创意,贯彻共享理念与友善这一价值观,灵感的火花迸溅,“待用长沙”初具雏形。一届又一届的中南人不断地将它的精神与内涵发扬,不断地坚守初心,才有了如今这可喜的成绩。
敏于对行动的执着:
万事开头难,“待用长沙”起初并不是一个为大众熟知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小众,为团队带来了许多困难。项目成员曾多次向路人与商家推广公益理念,寻求帮助,然而收获冷眼是常事。挫折下,他们却永不言弃。在他们的记忆中,最平凡的事却烙印最深。当他们把一张张“待用券”交于一双双朴实的手,收获声声感谢时,心头暖意阵阵。经过不懈努力,当他们获得陌生人的支持和环卫工人的感动时,他们从中汲取坚定的力量。就这样,他们一路执着地走着。走过台灯下的深夜,走过万人注视的答辩场,走过所有难关,直到如今,走上金奖的领奖台。他们践行的美与坚毅,不懈地击碎一道道屏障,执着且一往而深,令闻者动容。
专于对公利的担当: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中,“‘待用长沙’与环卫工人同行”项目成员在众人的注目下,以绝佳的口才、严谨的逻辑、亮眼的公益理念力压全场众多优秀项目,斩获金奖。当这项成绩被掷地有声地宣告出来后,成员们欢呼着、拥抱着、甚至喜极而泣,这就是团队,这就是奋斗的魅力。
“这次金奖,只代表我们目前做得不错,但不代表我们可以停下,因为我们肩上还担着公益的责任。”马小可坚定地说。我们可以想见,“待用长沙”项目组全体成员,依然会不遗余力地推广他们独特的公益理念,依然会将承载着爱的“待用劵”交于一位又一位辛苦的环卫工人。他们绝不停息,他们坚持不懈,专于对公益的担当,升华美与坚毅的品质。
甘于对微爱的传递
在最后的布展交流会,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与待用长沙项目组成员的交流中,都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与称赞。这无数可贵的认同,正是彰显了志愿者们心中最温柔的真、善、美与令人肃然起立的价值观的共享。
“这次活动无疑对我个人还是团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马小可坦言。 “待用长沙”项目中洋溢的正能量,深深地感染了马小可,从而使她通过网络将这样阳光的能量传递给所有中南学子。她也因此被评为“中南好网民”。全项目组的成员带着这样的正能量,通过全国竞赛,传递给更多的人。微爱却大义,暖流相拥方能汇成长河。
这一批批商院学子,正是长河中飞跃的浪花。他们将在善意的坚守中创建“待用长沙”项目,在对项目的执着中披荆斩棘,毅然“挑”着公益的重担,在金奖的激励下不忘初心,不断传递微爱,宣讲大义,将温暖注入每个人的心中。
(商学院 丁阳铮 编辑 高潇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