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委员会      学情直通车      下载专区      智慧学工      思政实践资源      缘来友你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正文

好学,善思,励行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教师代表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1-09-26    作者:  欧阳鹏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打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2021级全体新生: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同事——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教师,向2021级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

各位同学,从今天开始,你们的一生,都将与“中南大学”四个字,紧密相连。

作为教师代表,我与在座的新生们,颇有缘分。我曾全程参与学院博士招考工作,在网络视频中,和各位博士新生,有过交流。上学期,我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曾认真阅读过不少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因此,对硕士新生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也有了解。本科新生就更不用多说,能有幸成为班导师,未来四年,将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此种缘分,实属难得。

此次发言的受众,是不同年级的新生,所以,发言内容的确定,于我而言,并非易事。我必须找到共通之点、找到契合之处。否则,如果仅仅指向博士生,对本科生而言,势必要求过高。反之,则更为不妥。所以,经过考虑,我决定,讲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用六个字概括,就是:好学、善思、li(力、砺)行。

第一,好学。做一个好学者,才能做一个好学者。

作为学生,好学,是本分。大学校园,有别于中学,无论是生活规划,还是时间安排,我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更大的灵活性。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这种自由度和灵活性,合理规划大学生活。那么,具体什么是好学呢?《学而》里面说,好学,就是要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张》里面讲,好学,是“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曾国藩则认为,好学,就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简单地说,好学,顾名思义,就是爱好学习。学习的对象,是书本、是文献,是他人、他事、他物,是世事洞明中的学问,是人情练达中的文章。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好学,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爱好阅读:读书本,读刊物,中文的,外文的,专业的,通识的,兼容并包,兼收并蓄。

我有个好朋友,她当年在报考北大博士之前,读了一千多本书,于是,她的北大之路,自然水到渠成。

我的同事,也就是本院的一个老师(这里多说一句,本院老师,皆可谓饱学之士),我在帮助这个同事寻找新住处、准备搬家的时候,听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自己住得怎么样,倒是无所谓,重要的是,我要为我那50箱书,找到一个好住处。

同学们: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作为中南人,我们要立志成为好(3声)学者,而在那之前,我们先得成为好(4声)学者。

第二,善思。 《论语》里有一句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思考,是为了让我们发现、认清,或者说,尽可能接近事物的本质。当然,这里说的思考,叫善思。善思善思,善于思考,所以,它应该是审慎的思考,是独立的思考,是理性的、深度的思考,而不是亦步亦趋,而不是被“带节奏”。

我们是中南人,我们就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我们非但不能缺乏思考,我们还应该善于思考。

作为学生,在日常的听课、作业、阅读过程中,在与人、与事交往的过程中,在成长的点滴之中,如果不善于思考,势必,就很难获得,合乎愿景的淬炼、提升与成长。

幼儿园的小朋友,常被老师要求,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然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却经常忘记,这个最最起码的要求。

我们总是习惯于,在遇到困难的第一时间里,求助于他人,却忘记自己,其实完全有能力独立解决、独立克服;我们总是习惯于,对某一套理论、某一个观点,心悦诚服,却忘记,要用创造性的、批判性的慧眼,去辩证地审视;甚至,我们习惯于在群策群智的熙攘喧嚣里,人云亦云、极尽媚俗。

古人说,要宁静致远,其实,这里所指的“宁静”,并非仅仅是“做到内心的恬静、不急躁、不冒进”,它更多地,体现着勤思、善思之意。

善思,意味着对知识的主动汲收、深层内化和能动运用,意味着思维能力的锻炼、思维结构的重塑和复杂性心理结构的逐步形成。马克吐温指出:“每当你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一下”;施一公院士也强调:“作为博士生,你的‘有脾气、爱较真’的个性,很重要,如果你人云亦云,你读博士,便很难走下去……”。

同学们,很多“知”,很多“理”,很多“道”,需要我们自己去悟,需要我们开动脑筋,需要我们善于思考。中南大学的校风,共四点,其中一点,就是“求真”,而求真,需要善思。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善思者,方能成一个悟道者。

第三,li行。我这里说的li行,其实包括两个li行。

第一个力行,是身体力行的力行,是学史力行的力行。力行,就是努力实践。但是,它的真意,却经常被大家忘却。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是成事之道”。

作为高校学生,我们的学习,或者科研,应该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应该严谨务实、苦干实干,从耕耘中谋求收获。我们常说,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么,作为科研工作者、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如何切实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呢?我想,答案就是: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要尽可能,用人民群众的生动语言,作为我们,科学研究的表达方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其生命力,在于,为人民服务。所以,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既要真正从群众中来,又要真正到群众中去。我们常说,大道至简,连自然科学研究、艺术学研究,都必须在,很大程度上,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切合实际,那就更别谈,专门研究人、研究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了。另一方面,正如我们中南大学的校训:“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我们在平时学东西时,不能只停留在认知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应该切实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同学们,在未来几年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力行”、坚持“力行”,在力行中求真知,在力行中谋进步,在力行中出成果。

第二个li行,是砥节砺行的砺行,也即,磨砺操守和品行。同学们,未来几年,是锤炼品格、修心养性、澡身浴德的大好时期。在中南大学,我们所听的每一堂课,所参与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所交往互动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所遭遇的每一次困惑、挫折和坎坷,都将对我们的身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我们一定要,妥善把握这些求知的、实践的机会,让我们的思想道德境界,获得与社会需求、及个人要求相一致的大幅提升。

如何砥节砺行,如何锤炼思想道德修养,我们在大一有一门课,专门讲这个。

另外,我们知道,中南大学的校风,除了上面提到的“求真”之外,其实还有“向善、唯美、有容”,显然,这些,都是“砺行”的重要内容。

但是,除此之外,我还想和大家说,砺行,要求我们:拒绝成为佛系人、成为空心人、成为躺平者、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疏离物欲。上面,我们提到了校风“有容”,由此,容易想到“无欲”,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在大学校园里,疏离物欲,是为了尽可能规避世俗纷扰,让我们的学术的心更加纯粹;在漫漫人生旅途,疏离物欲,则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纯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醒我们,要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让我们坚持做一个li行者,这样,我们终能为一个功成者。

同学们,成为中南大学的一员,成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份子,你将成为更好的人。上面,我们谈到了好学、善思、li行;我们知道,这些动作的时态,都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我相信,开学以后,这些动作,这些过程,大家将一如既往,持续经历。所以,我希望,我的上述些许感悟,能让大家有所启发,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最后,祝愿大家,在中南大学,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谢谢大家。


(作者 欧阳鹏 编辑 安可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