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委员会      学情直通车      下载专区      智慧学工      思政实践资源      缘来友你
粉末冶金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粉末冶金研究院 > 正文

一片丹心为教育,满腔赤诚系扶贫

发布时间:2019-08-27    作者:  凌伊    来源:  粉末冶金研究院     浏览次数:       打印  


7月29日下午,在送别宴结束后,绿袖子支教团围绕教育工作、扶贫事业、理想信念三个方面对潮地小学校长陈秀文先生展开采访,旨在通过本次专访加深对乡村教育现状的认识,同时了解先进党员事迹、学习爱国敬业思想。

1.jpg

(小袖子们向校长提问)

 

教育之路——从追求到使命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开始从优秀高中毕业生中选拔教师,陈先生以一篇《园丁》成功入选中师班,参与教师培训两年后,他走上了讲台。身为教师,他尽职尽责,关爱学生。时任班主任的他,在月工资不足200元的情况下仍毫不犹豫地为班里贫困生们垫付了2000元学费。在他的培育下,学生们的语文平均成绩在全区统考中获得第一名。1991年,他又一次进修后,来到覃木阳小学,一干就是八年。他说:“孩子们将来走出农村也能不落在时代后面,要拥有与世界交流的能力。”于是,该校成为全县第一所开设外语课的乡村小学。他认为学生要成才,不仅成绩重要,更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以自信的心态热爱生活,将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后来陈先生来到偏远简陋的潮地小学,在他的领导下,潮地小学逐渐在全县统考中名列前茅。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他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举办多种课余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激励学生主动探索世界。村民们看到孩子的进步,由衷感谢陈先生的无私奉献,也逐渐认识到教育对改变落后面貌、获得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纷纷支持与关心学校的工作,督促子女努力学习。

2.jpg

(陈校长为支教团修理电风扇)

 

谈到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他认为留守儿童缺失的那部分家庭教育,应由学校尽心弥补起来,对学生必须因材施教,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表现好的应表扬,相对落后的也予以肯定。他说:“不能盲目要求每个孩子在学业上都有很大成就,让孩子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对祖国有贡献的劳动者,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扶贫之梦——落叶归根不忘本

陈先生在坚守教育事业的同时,也不忘投身乡村建设,回报家乡。1993年,陈校长的家乡已有半数人家陆续搬出,面对年轻人打工不愿回家、后生在家难相亲、满山坡的农副产品变不成钱等问题,他心中极不是滋味,究其根源是交通不便。他就带头筹款十几万元,率领村民开山修公路。2008年,村民盼望已久的通车梦终于实现。

3.jpg

(陈校长在办公室处理工作)

 

他认为乡村教育与扶贫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作为人民教师,他肩负管理两所小学的责任,为家乡精心培养下一代;作为乡村儿女,他修路、办厂、建果园,力图帮助家乡脱贫脱困。今年,他与儿子共同开发的桑鸡产业,不仅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帮助许多村民“家门口就业,创收也顾家”,还在县里的创业扶贫项目评比中荣获创意一等奖。他说:“大家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孩子们过好了,村民们过好了,我就开心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先生时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心头,共产党员的使命感支撑着他为家乡人民的共同幸福奋斗终生的决心。谈到对“中国梦”的理解,他说自己的中国梦,便是学生健康成长,最终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几十年过去,陈先生依然怀着满腔赤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悄悄地改变着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使它在流转的时光中留下越来越美好的印记。


(粉末冶金研究院 凌伊 指导教师 陈启实 编辑 尹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