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委员会      学情直通车      下载专区      智慧学工      思政实践资源      缘来友你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三届研究生“东方红”学术论坛第二期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03    作者:  苏鹏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       打印  


             12月1日下午3点,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三届研究生“东方红”学术论坛第二期在三教609会议室成功举行。论坛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为主题,于天真、易颜卿、王丹、张哲榕和彭娇娇五位优秀研究生代表主讲。院党委副书记杨雪宾、副院长王翔、学工办主任秘金雷以及学院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许颖慧同学主持了本次论坛。

论坛主要围绕全国教育大会中的“培养‘三种类型’的人才”,“五个‘人’的工作目标”,“九个坚持”,“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反五唯”,“六个‘下功夫’”共计五个方面展开。

于天真从人才就是未来、人才是第一资源、天下之治在于人才三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易颜卿全英文讲述,从教育大会的背景、五个“人”工作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论述、怎样实现五个“人”工作目标四个方面对五个“人”工作目标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

 

王丹从“九个坚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两个方面对“九个坚持”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新、高、实、深、转”五点学习要求,有利于学生真正学会、弄懂、厘清“九个坚持”的内容。

 

张哲榕从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克服“五唯”倾向出发,分析了提高政治站位和扎根中国大地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性,深入探讨了克服“五唯”倾向的价值和可行路径。

彭娇娇从六个“下功夫”的基本内容、提出依据和内涵解读三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有关六个“下功夫”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王翔老师对每一位主讲人所展示的内容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评述。继而,王老师强调了新时代教育大会的特殊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并列举了近现代世界大国崛起进程中教育事业的特殊作用。接着,王老师古今并举,介绍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五种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事业要合理配置资源,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后,王老师着重讲述了网络化时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最后,王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全国教育大会“十大金句”,一方面使同学们对全国教育大会的内涵和精髓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激励了同学们知行合一,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真正运用到日常实践中去。此外,王老师就同学们关注度较高的人才的标准问题、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视野提升、网络课程建设问题等方面的疑问进行了集中解答。

 


       最后,杨雪宾副书记为本期论坛致闭幕词。杨书记首先指出学术研究国际化视野的提升,不能仅仅局限于外语方面,而是要全方位、深层次地提升学术研究品味、关注前沿热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学院会尽最大努力为同学打造有利于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适合学习交流的环境;另一方面同学们自身也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把学术研究做实、做真。其次,杨书记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指出要把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到实处,勉励同学们全面而深入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最后,杨书记强调持续不断地学习交流才能促进学术创新,才能营造出积极健康的学术环境,并指出今后学院要更多的举办学术论坛等性质的学术交流活动,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在学习中成长,在交流中创新。

 


 

马克思院 苏鹏 编辑 殷玥